导语
4月28日,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,共有20名女科学家获奖,5个团队获得团队奖,10人入选未来女科学家计划,涉及多所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。
作为中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之一,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有着极高的含金量,那么这二十人都是谁?
一、20名女科学家获奖。
此次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共颁发给20名女科学家,其中包括1人的一等奖、3人的二等奖、16人的三等奖,同时还有5个团队获得团队奖,10人入选未来女科学家计划。
其中一等奖获得者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卢鹏,此前她还被评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,研究方向是有机合成方法学和新型药物研发,现为该研究所研究员。
二等奖获得者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丁晓,研究方向是植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,现为该研究所研究员;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韩曼霞,研究方向是生物医学纳米材料,现为该研究所副研究员;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陈晓鸿,研究方向是纳米光电材料及器件,现为该研究所副研究员。
三等奖获得者均来自不同的高校和研究机构,分别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罗琦、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张静、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杨文静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唐娟、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的陈小琼、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戴婧、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的陈洁、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王艳、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王丹丹、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王娜、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的王瑾、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李娟、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李君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李琪、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王琼、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赵莉、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的范群、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的刘瑞、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杨洪文。
获奖者们的分布涉及到多所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,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、北京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南京大学等,可以看出,此次的获奖者分布反映了中国科研人才培养的广泛性和深度。
二、5个队获奖。
此外,此次还有5个团队获得团队奖,分别是中国航发永利集团的张永康课题组,课题组研究方向为涡扇发动机高效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;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董超课题组,课题组研究方向为飞行器智能控制理论与关键技术;中国石油大学(北京)的张德良课题组,课题组研究方向为油气田腐蚀防护技术;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李鹏课题组,课题组研究方向为微生物代谢工程和功能基因挖掘;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张志国课题组,课题组研究方向为新型功能材料与器件。
这五个课题组的获奖,涵盖了涡扇发动机设计、飞行器智能控制、油气田腐蚀防护等领域,展现了我国在航空航天、石油化工等领域的科研实力。
此外,还有10人入选第八届未来女科学家计划,包括焦淑红等知名科学家,她们都是我国科研界的佼佼者,获得这一殊荣,不仅是对她们的认可,也是对她们科研事业的鼓励,相信未来,她们一定会在科研领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。
三、科研工作的团队合作和跨领域性。
此次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设立团队奖,是因为科研工作的团队合作和跨领域性越来越重要,科研人员往往需要在不同的领域进行合作,而不同领域之间的交叉也往往能够激发出新的火花。
通过团队奖的设置,将科研工作中的团队合作和跨领域性体现得淋漓尽致,同时也突出了集体智慧的力量。
可以说,作为科研人员,她们的工作离不开团队合作,只有团结合作,才能在科研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。 结语
我国科研环境的日渐完善,也让更多的科研人才脱颖而出,这二十名女科学家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,其中有多位国家杰青,她们的成绩是我国科研事业的骄傲。
来源:奇闻科普精编